
新双峰客户端11月6日讯(通讯员 周伟华)近年来,双峰县杏子铺镇立足镇情实际,以“党建引领强基、自治活力赋能、文化润心聚力”为路径,将“三治融合”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,破解环境整治、民生响应、乡风培育等难题,让昔日“零散治理”变为如今“协同善治”,绘就出村美、人和、业兴的和美乡村新图景。

“党员先上,咱们把这条断头路修通,大家出行就方便了!”在杏子铺镇溪口村的道路修缮现场,村党支部书记刘青丰带着党员突击队挥锹铲土,周边村民见状也主动加入。该镇始终把党建作为治理“主心骨”,构建起“镇党委统筹—村支部落实—网格联动—群众响应”的四级治理体系。
以“片、组、邻”三长为纽带,全镇划分156个治理网格,组建“党员+网格员+志愿者”队伍50余支,明确“政策宣传、民情收集、矛盾调解、实事代办”四项职责,将责任细化到每一户、每一人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,党员带头砍除公路茅草、清理沟渠垃圾;在民生服务中,推行“党员敲门行动”,每月组织党员入户走访,梳理“民情清单”“诉求清单”,建立“收集—研判—办理—反馈”闭环机制。2025年以来,全镇通过党建引领,已解决村组道路硬化、水渠清淤、路灯安装等民生实事210余件,群众满意度达96%以上,真正让“党旗飘在网格上,党员沉在群众中”。
“这个月攒了40分,换了桶食用油和洗洁精,家里卫生搞好了还能得实惠,值!”在杏子铺镇合心村“积分超市”,村民刘爱莲拿着积分卡兑换物资时笑得合不拢嘴。该镇以“群众主体”为核心,用机制创新撬动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。

推行“治理积分制”是关键一招。水府庙村、合心村、双源村等10余个村率先制定《环境卫生积分细则》,将庭院保洁、公共区域整治、政策宣传、邻里互助等15项事项纳入积分,配套设立“积分超市”,实行“每月统计、每季兑换”,2025年已累计兑换物资价值1.2万余元,惠及村民800余人次。同时,通过“屋场会+村民代表表决”,修订各村《村规民约》,将“禁止乱倒垃圾、倡导婚事新办、反对厚葬薄养”等内容写入其中,成立“村规民约理事会”,每月开展督查,用“乡土规矩”化解“治理难题”。
此外,该镇还创新“民意闭环办理”机制:通过“屋场会收集、网格员汇总、村支部派单、镇部门督办”的流程,将群众反映的“小事”“难事”一一落地。今年以来,全镇累计收集群众诉求530余条,办结率超95%,实现“群众从‘站着看’到‘跟着干’再到‘主动管’的转变”。
“以前溪口周边冷冷清清,现在常有人来听故事、学精神,咱们村的风气越来越正了!”杏子铺镇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刘青丰,指着村里的红色文化墙感慨道。该镇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与乡土文化,以文化力量凝聚人心、涵养新风。
一方面,依托镇内13座烈士墓红色资源,组建“红色宣讲队”,由党员、退役军人、退休教师、志愿者担任宣讲员,在屋场会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“先烈故事进农家”活动,今年已宣讲42场,覆盖群众1800余人次;另一方面,每季度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邻里”“孝老爱亲模范”评选,通过“红榜公示、敲锣颁奖、事迹巡讲”的方式,让身边典型成为“活教材”,带动村民见贤思齐。
同时,全镇43个村(社区)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组建“环境整治队”“敬老服务队”“普法宣传队”等志愿队伍50支,采用“群众点单、实践站派单、志愿者接单”模式,为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、留守老人提供上门理发、免费体检,为困境儿童辅导功课、赠送书籍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。在宣传方式上,该镇还在村道旁绘制“治理政策、文明新风”主题文化墙35面,用方言开展“屋场宣讲”,让文明理念以“看得见、听得懂、记得住”的形式融入群众生活,逐步形成“户户爱干净、邻里互帮助、人人讲文明”的良好乡风。
从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到“大家议、共同干”,杏子铺镇以“三治融合”蹚出了一条贴合山乡实际的基层治理路径。如今,行走在杏子铺镇的村道上,干净整洁的庭院、欢声笑语的院落会、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相映成趣,不仅实现了乡村“颜值”与“气质”的双重提升,更让治理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。
一审:贺磊
二审:王宏毅
三审:刘郁鑫
总编:刘颂阳

责编:贺磊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